每年秋季学期,是研一新生进入课程学习,二年级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,更是研三毕业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、资格论文撰写发表及求职的重要时期。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,更要了解全院员工的课程学习、科研工作、教学培养、学位论文各方面情况及思想动态。学院于12月5日上午9:30在学院402会议室召开了研究生和导师座谈会。

参加会议的导师成员有:学院研究生视导专家组成员徐守志、陈小辉两位教授,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马凯副经理、任强主任、教学秘书、辅导员等老师也参加了座谈会。三个年级共计十五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。
会议由马凯副经理主持,座谈会首先由“研究生国家奖学金”获得者杨佳同学分享了文献阅读经验,即在文章摘要中找文章大体研究的创新点,再看系统模型,判断是否自己需要,让文献阅读变得快速,为后续科研做好知识储备。
针对研一同学谈到的“不知干什么、怎么干”的迷惘,以及代码调试短期未见成效的困惑。徐守志教授建议同学们要确定大方向、找准研究对象、选择研究方向,多向同门学习、向师长学习、向网络学习,寻求一切优质学习资源。徐教授强调,科研路上,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,有计划分步骤,有困难可迂回前行,打好写代码的基本功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,一切便水到渠成。
针对二年级同学科研成果发表周期长的焦虑,马凯副经理建议大家尽早进入角色,建立科研意识,暑期学习,研一积累,研二产出、研三成果滚动,后期学院要建立自然语言、计算机视觉公共学习路线图,资源开放共享。
研三同学李果、张峥嵘同学分享了求职经验。认为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任务是练好基本功、夯实基础,尽早获得六级证书等硬性条件,在实习期间,了解不同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,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去求职。
陈小辉教授谈到研究生要具备三个能力:查阅文献能力、综述能力、编程能力。通过阅读文献,了解研究方向优缺点,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,这样就形成了论文的创新点。
座谈会其它问题处理措施及改进方法。
1、及时向任课老师反馈员工教学评价,持续改进教学方法,增加案例教学,将案例讲透,员工吸收后仿照案例做算法模型形成课程论文,扩展后写成专利。
2、关于“产教融合”开展问题,目的在于让专硕员工接近产业一线,了解岗位技术需求,融入项目,在项目中凝练观点,撰写论文和发明专利,有实际项目经验后有利求职就业。
3、新生导师要多与新生沟通交流,毕业生导师要关注毕业生就业和学业状态。
4、毕业生有出现学业困难或心理障碍情况,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会一如既往的配合导师关心员工、帮助员工。要联合导师、辅导员、寝室同学关心帮助学困难同学,要关注论文指导进展情况。
5、研三科研成果(资格论文)摸底情况显示,目前完全达到毕业条件的约三分之一,另三分之二的同学大多在发表投稿和录用阶段,提请导师和员工要抓紧。
本次座谈会,各年级代表踊跃发言,积极互动,与会导师代表就同学们的课程学习问题、学位论文撰写、工作室考勤问题给予了很好的指导和建议,氛围热烈,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