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预答辩时间
2020年4月10日前结束,具体答辩安排(答辩时间、答辩形式、员工学位论文信息、评议专家组成信息、网络督导工作安排、借助的网络平台信息、前期准备及测试工作)于预答辩前一至二周落实公布。
二、预答辩工作小组组成要求
1、成立预答辩网络督导小组。
成立由校视导专家及本院研究生教育视导专家组成的督导小组 , 学院提前将会议号或ID号告知视导员,视导员进行远程督导。对预答辩程序是否规范、研究生预答辩情况等进行督导,对答辩分组安排、预答辩评议小组组成、答辩流程和答辩内容、研究生答辩情况和评议小组指导情况等作出评价并提出问题和建议。填写督导记录表,并将电子版发送研究生办公室备档留存。
2、成立预答辩评议小组。
一般由3位同行专家组成(校内、校外不限),设组长1人,预答辩专家应为导师。答辩人导师需为评议小组成员,但不得担任组长。预答辩另设秘书1名,负责将评议小组意见填入《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登记表》等具体工作。秘书根据分组名单提前3天将会议号或ID号通知研究生和评议小组成员,并进行点对点测试,以确保预答辩顺利进行。
三、网络预答辩形式
网络预答辩采用视频答辩形式,推荐使用腾讯视频会议、钉钉视频会议等软件。在预答辩评议小组确定使用的软件后,每位参加预答辩的专家和研究生必须在电脑或手机上安装相应软件,并提前熟悉使用方法。
四、网络预答辩程序
1、研究生在线演示学位论文PPT,陈述选题的目的、意义,论文工作量,研究的对象和内容,主要数据和结论,论文的创新性成果,汇报“学位论文开题”以及“中期检查”中存在问题的修改情况,并利用视频与在线专家进行实时交流;
2、专家提出问题,研究生回答问题。专家远程应着重检查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文献综述、论文水平、论文格式、写作规范等,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,提出改进意见。具体审查学位论文撰写是否清晰严谨;对成果的表达是否全面准确;对创新点的描述是否确切;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。
3、研究生退出视频会议;
4、专家线上投票表决。预答辩评议结果分为“通过”和“不通过”两种。经评议小组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,预答辩方得通过。
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,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,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或补充,经导师审核同意后,方可提出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申请;没有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,必须根据预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重大修改,至少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预答辩申请。
5、秘书收集全部专家的表决意见后,组长宣布预答辩结束,专家下线。
五、网络答辩应急措施
预答辩中,如有研究生因故暂时无法进行,秘书应做好协调工作,及时安排后面研究生补位;如预答辩评议小组成员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无法进行评议的,秘书需配合答辩评议组组长协商解决方案。如未能按时进行,应及时报告学院并解决。
六、预答辩材料提交要求
1、研究生下载“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”填写,将学位论文初稿和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证明提交至导师,并提出预答辩申请。导师审定后,在《预答辩申请表》中填写电子意见,开学后打印一式一份提交。
2、研究生下载 “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登记表” 填写,于4月1日前提交给预答辩委员会秘书用于预答辩。提交修改后的学位论文电子版至 “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”http://210.42.36.98/yjs/,导师在系统对学位论文进行评阅,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。
3、预答辩结束后,研究生将“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登记表”(记录完整、导师电子签名)于4月9日下午5:00前交学院研究生办汇总。
4、研究生根据预答辩专家组提出的意见,对论文进行修改或补充,于4月17日前将修改后的学位论文提交到研究生教育综合服务平台,用于论文匿名评审。
5、研究生院按15%比例随机抽取的匿名评审学位论文,于4月21日前提交,具体名单待研究生院通知。
预答辩申请及登记表格.zip
2017级学位论文预答辩安排(时间及方式待填写).xls